北京大学:数字生态指数(2022年)
数字生态为我们深化认识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引领数据要素规范流通等关键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 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继续完善中国数字生态指数工作的基础上,拓展了对 国际数字生态的研究,旨在对国内与国际数字生态发展格局进行多层次、整体研判,为中国对内营造良 好数字生态、对外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定位提供科学评估依据和实践抓手工具。
研究发现,中国省级四型联动的数字生态发展格局总体保持稳定,前30的城市排名也较为稳定。 今年针对指数结果的深入分析主要围绕数字生态发展的不平衡性展开。从地域空间来看,中国数字生态 发展的东西差距依然存在,这与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东西分化格局类似,但数字生态发展的南北差 距更甚。从五大城市群看,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数字生态发展更为协调,成渝和中三角仍缺少第一 梯队城市。从数字生态维度发展差异看,数字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步调一致;数字社会发展更 均衡,或将促进包容普惠;数字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性。究其原因,数字经济空间集聚是由数字能力 集聚效应导致的,而数字基础的普遍建设则有效推动了数字社会的普惠进程。对于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 发展而言,部分先行城市对周边城市产生拉动作用,但更有一些城市针对周边产生虹吸效应。今年我们 还针对长沙的数字经济和先进计算产业进行专题研究,在数字生态城市排名中,长沙排位居全国第12位, 这与其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一体化布局有关,增强数字能力和数字经济的空间聚集性可能是当下快速提 升数字生态水平的有效路径。
今年新增的国际数字生态研究发现,世界上目前呈现美英领先格局,中国发展居第一梯队。从驱动 模式看,中国数字生态属于应用引领型,英美属于全面发展型,欧洲国家驱动模式较为多元。从耦合模 式看,英美等国数字生态各维度耦合更加紧密,中国则有待加强,主要因为我国在数字能力维度还存在 相对“短板”。中美欧在数字规制体系方面特征显著,中国突出安全有序,美国强调鼓励创新,欧盟则 侧重市场秩序维护,这与各自数字生态发展模式息息相关。从中美欧三方围绕数字发展互动形成的格局 来看,中国与欧洲在生态位上相近,分别是世界数字货物贸易网络和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中心,美国居 于全面垄断生态位上。欧美之间在数字规制方面存在一定冲突。
数据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有必要从数字生态的视角加以审视。报告围绕数据要 素的五大议题——数据信息、数据权属、数据价值、数据安全和数据交易,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分 析框架,梳理了议题之间的理论关系。数据信息是概念起点,数据价值是基本属性,安全是对数据交易 环境的维护与保障,数据确权是对价值归属以及安全保障主体的认定,它们之间的关系需平衡才能实现 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并使数据交易成为可能。
展望未来,全国数字生态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的进一步提升与优化,主要依赖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 参与建设的双重发力。在国际方面,中美欧三方仍是当下形塑国际数字化发展格局的核心力量。目前三 方围绕数字化发展与数字治理形成的国际格局并不稳定。针对更多国家、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将是我 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本资料由 @marketing 发布于弱电智能网 。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弱电智能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文章名称:《北京大学:数字生态指数(2022年)》
文章链接:https://www.ruodian360.com/material/report/36646.html
添加微信ydian188免费入群,记得备注“弱电智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