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未来大有可为
据傅哲博士介绍,目前全球大概有超过8个RFID高校团队在做相关的产品工作,国内的企业团队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不同团队之间的区别大多在于各自研发的移动平台和使用的RFID系统不尽相同。
当然,在仓储场景中,虽然相比于视觉方案更有优势,可RFID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如随着空间中物品的密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使用RFID识别也会遇到瓶颈。由于硬件读取率的限制,每个标签的被采样率次数会随标签数量上升而降低。同时,机器人的移动速度增加也会导致采集到的有效信息减少,多径和复杂环境以及物品自身材料的问题,都会使系统定位的性能降低。此外,读写距离有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一个场景中需要多个RFID读写器来覆盖也是目前的一个痛点,傅哲所在的团队也通过重新设计读写器和改进算法解决了长距离读写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未来如何实现落地,傅哲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室内多功能感知融合机器人和医疗健康会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例如,当前的大部分扫地机器人还只能完成最基础的清洁工作,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增加过多的功能,而低成本的RFID则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各种物品上使用无源RFID标签,可以构建出一个大范围的识别场景,并且无需像蓝牙、Wi-Fi、UWB一样使用电池。而且RFID可以用来解决佩戴设备臃肿、人员隐私等多类问题,为提供高效低成本的优质服务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傅哲博士近期利用无源RFID实现的有关远程感知,肢体识别,眼动追踪等室内智能物联网系统在不断的验证他的想法。